如何实现设备的零故障管理?

具体地讲,通过消除五大类故障原因而实现零故障的方向有:基本条件的整备;使用条件的遵守;劣化复原;设备设计与制造缺陷的对策;人员技能的提高。


1.基本条件的满足


清扫;消除脏污源头;按规定实施润滑;把螺栓紧固;把螺栓松动予以目视化;消除螺栓松动的原因等。


2.使用条件的遵守


设备操作方法的标准化、可视化;过载操作保护装置的增配;针对不当操作实施防错措施;改进设备的极限承受能力;按规定提供设备所需的使用环境(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加强前期选型的管理,确保挑选可满足自身使用条件的设备等。


3.劣化复原


计算设备部位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制定和实施点检、状态监测、保养、更换、修理标准指导书;实施保养、更换、修理以消除已发生的劣化;分析和消除已发生的劣化的根本原因(可从操作、保养、维修、环境、部件质量等方面入手),以防止劣化的重复发生;采用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识别潜在的劣化点,并实施预防性维护,以预防劣化的发生,或延长劣化周期等。


4.设备设计与制造缺陷的对策


对已存缺陷的设备实施技改,以增其强度而延长寿命周期;减轻有缺陷的设备功能部位的作业负荷;停用有缺陷的设备功能,用其可用之功能;针对有缺陷的功能部位增设过载保护措施;未来采购设备之前,仔细调查拟购设备的市场口碑(含已发现的缺陷);未来对尚未购入的设备,实施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无维修设计”(维修预防)、“设备自愈机能”;未来对尚未购入的在造设备,进行制造过程质量监督;未来在所购设备的调试、使用、验收阶段,增强发现缺陷的手段等。


5.人员技能的提高


识别各部门、各层级人员所必需的设备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各部门、各层级人员所必需的设备知识与技能;设备操作、维护、修理作业的标准化、可视化;分析错误的设备操作、维护、修理的原因,并进行改善;分析潜在的错误的设备操作、维护、修理,并进行预防、防呆;配备、自主开发与设备配套的工器具等。


在设备密集型企业里,追求设备零故障、零事故、零缺陷、零损失,是诸多企业的夙愿。但若不努力实现零故障,则零事故、零缺陷、零损失基本也不可能实现。为了少走弯路地实现零故障,则必须先清晰了解实现零故障的方向,然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予以细化并落实。


璞华大数据HawkEye设备智能维保平台以提高设备运维效率、企业经营效率为目标,助力企业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

更多资讯内容!欢迎关注璞华大数据官方微信(purvar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