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监控中的通信协议的差异
由于没有规范,各设备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约定可言,完全取决于设备自身的需要和设计者的习惯,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同种设备随着型号的变化,协议互不兼容的事屡见不鲜。
1.从设备通信方式上看差别
“请求→回复”模式的设备:“请求→回复”模式是最符合监控的理念的,因为只有监控主机主动请求,被监控的设备才知道监控主机有查询的请求,并且从命令中知道要查询的内容,进而做出反馈,因而采用这种模式的设备最多。
定时“回复”模式的设备:不是等待查询请求后再做出响应这种模式,而是采用定时方式将数据周期性地直接全部推出去。
触发式“回复”模式的设备:实时判断某触发条件,一旦条件触发,就将当前所有的状态参数全部发送给命令发送者。
只“请求”模式的设备:在设备的设计中,一些特定的命令会存在这种现象,这时如果兼用“请求→回复”模式,会出现程序的混乱,甚至是失效。故而设计者退而求其次,采用了“只请求,不回复”的模式。
2.从协议格式上看差别
一个命令所有参数:这类设备的设备协议支持一个命令读取所有参数的模式。当然,也可以同时支持一个命令只读取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模式。
一个命令一个参数:当一个设备参数非常多的时候,一个命令所有参数的模式就不能适合了,这时候很多设备就会提供多个命令,其中每一个命令可以查询一个或多个参数状态。
采用统一格式的标准协议:有些设备协议采用了统一的命令格式,如VDCP协议。
3.从命令间的关系上看差别
随机读取模式:随机读取模式是最常见的方式,一个设备中的所有参数都可以随机地读取。
顺序读取模式:顺序读取的模式,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在于操作流程的各个工序之间有先后的顺序和时间跨度。
交互式模式:还有一种设备,其参数之间存在一种互相牵制的关系,某一个参数能否读取取决于另一个参数的值。
4.从对外展示方式上看差别
只支持远程终端方式:一些设备因为条件限制,会将通信数据引伸到合适的场所,为了方便用户进行监看,设备还会提供一种远程的访问方式。这些访问方式有些使用专用配置的键盘或面板,有些则是让用户通过终端的方式进行访问。
只提供WWW方式:还有一些设备,本身也许根本就不想提供计算机的监控接口,设备只针对最终用户,因而设备只提供一个WWW的展示界面,任何连接此设备的计算机,只要打开浏览器,输入设备的IP地址,就可以查看所有的参数地址。
武汉璞华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https://www.purvardata.com/
HawkEye设备智能维保平台:https://www.purvardata.com/khwx.html
HawkEye IETM交互手册制作平台:https://www.purvardata.com/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