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的发展阶段

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查和设备修理。


设备维修体制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事后维修制。


就是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后才进行检修,这一时期经历了兼修时代(操作工又是维修工)和专修时代(有专业维修工)。其特点是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


第二时期是预防维修。


其修理间隔的确定主要根据经验和统计资料,但是它很难预防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偶发事故,同时也废弃了许多还可继续使用的零部件,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拆装次数,造成维修时间和费用的浪费。


第三时期是生产维修。


生产维修由四部分组成: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这一维修体制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吸收了后勤工程学的内容,提出了维修预防、提高设备可靠性设计水平以及无维修和少维修的设计思想,把设计制造与使用维修连成一体。


第四时期是预知维修,我国称为状态维修。


这种体制着眼于每台设备的具体技术状况,一反定期维修的思想而采取定期检测,对设备异常运转情况的发展密切追踪监测,仅在必要时才进行修理。基于状态监测的状态维修(振动监测、油样分析、声发射分析、微粒分析、腐蚀监测)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连续生产过程的企业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对旋转的机械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尤为有效,是维修方式的一种高级发展形式。


在以预知维修为主要特征的第四历史时期,还并存有综合工程学和全员生产维修以及“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可靠性维修”、“费用有效维修”等。


HawkEye设备智能维保平台:https://www.purvardata.com/khwx.html

更多资讯内容!欢迎关注璞华大数据官方微信(purvardata)